热门文章
More +电 话:13523868768
电 话:0373-7171868
邮箱:hnjhbwl@163.com
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谷时代广场
网易博客近日发出公告,似乎是在暗示着博客时代的悄然落幕——网易博客宣布从11月30日起停止运营。至此,昔日爆红的主流博客平台,仅剩新浪博客、和讯博客还在更新。
感怀归感怀,但平心而论,这则消息并未掀起多大波澜。在数不胜数的互联网产品中,在不断提速的更迭节奏中,某类产品的式微乃至谢幕,人们早已司空见惯。
以今天的眼光看,博客确实过时了。可仔细想想,这距其“黄金时代”也不过10年。再往前看,不过24年前,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,中国才开启互联网时代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各类论坛接连涌现,“灌水”“潜水”成为风尚;2009年前后,随着自由表达且名人聚集的博客走红,论坛由盛转衰。没过多久,中国人迎来“微博元年”,140字的容量让表达更为直接、分享更为便捷,意见的寥寥数语就可收获大批拥趸;2011年,微信悄然面世,这款原本基于熟人社交的产品,迅速催生出“点赞之交”的朋友圈。如今,微信迎来“七年之痒”,作为新秀的短视频APP方兴未艾……
透过现象级产品的匆匆迭代,我们能够鲜明体察到一大趋势:前浪再汹涌也逃不脱被后浪所逐的命运,而新故相推的时长正在越缩越短。
产品的更新恰是互联网发展的注脚。比照前后二十余年的网络生活,我们的“想不到”之慨会更加强烈。网络已成“底层需求”,手机已成“外挂器官”,当今时代早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。淘宝创立之初,没人想到,这个“网络集市”能每分钟售出4.8万件商品;微信诞生之时,没人想到,这个社交软件能够“移植”几乎整个生活圈。
无论是作为容量近乎无限的信息载体、随时响起“敲门声”的社交工具,还是重构产业版图的思维模式,互联网不断颠覆着中国人原有的行为与思想边界。如果说曾经技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,那么如今能够限制互联网可能性的,也许只有想象本身。
如果说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教训和启示的话,那就是必须“见事早”——只有努力去认识网络传播规律,才能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增量。未来已来,将至已至。多些未雨绸缪,就少些被动应对;多些与时俱进,就少些慌乱恐惧。保持见微知著的敏锐、多些因势利导的善治,中国人将与互联网携手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。